“能感受到线下客流减少带来的压力,体育运动品牌的内卷会越来越激烈。”在8月22日举行的2025年中期财报会上,李宁公司CEO钱炜表示,下半年,集团已做好了面临更大挑战的准备,相信消费者对于体育运动的爱好不会减弱。
就在不久前,特步国际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。数据显示,特步上半年实现营收约68.4亿元,同比增长7.1%;净利润同比大增21.5%至9.14亿元,创下上市以来中期业绩新高。而安踏体育今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,核心品牌安踏与FILA零售额实现高单位数增长,其他品牌(迪桑特、可隆等)零售额增速高达65%-70%。
在多家体育行业企业发布财报之际,8月21日晚,李宁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披露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中期业绩公告。公告显示,2025年上半年,公司收入上升3.3%至148.17亿元人民币;毛利率下降0.4个百分点至50%;经营现金流入为24.11亿元人民币。
8月22日,截至发稿,李宁涨超8.78%创近10个月新高,报19.70港元每股。
李宁的半年报数据,用 “微增” 概括最为贴切。财报显示,期内公司营收 148.17 亿元,同比增长 3.3%;权益持有人应占净溢利 17.37 亿元,净利率 11.7%;毛利率虽维持在 50% 的水平,但较去年同期下降 0.4 个百分点。
钱炜在业绩会上强调,公司已建立动态库存管控体系,目前库销比恢复至4个月的健康水平,且完成了超级奥莱与奥莱大店的初步建设——截至6月30日,李宁牌(含李宁 YOUNG)销售点数量为7534家,较 2024 年末净减少51家,渠道 “优化” 而非 “扩张” 成为关键词。
与之相比,特步的中期表现更具爆发力。截至上半年,特步于中国内地及海外分别共有6360家特步成人店铺(去年年底有6382家),其中70%已完成新形象升级。特步方面指出,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直接面向消费者(DTC)的战略布局,今年计划完成100至200家店的布局,明年将进一步拓展至300至400家,相关资本开支预计为4亿元。
钱炜坦言,公司能感受到压力,目前整个市场的情况是,消费在分级,一部分消费者在追求极致性价比,另一部分消费者则愿意为高品质、高性能的产品买单。
谈及消费分级的趋势,钱炜强调,李宁目前没有库存的压力,公司早已建立了动态库存管控的体系,未来仍会以50%的毛利率为核心目标,并不断进行线下渠道的结构性优化。
面对增速压力,李宁正试图在细分赛道找到新的增长引擎,羽毛球与户外两大品类成为关键抓手。
受益于全国羽毛球运动热潮,李宁的器材业务迎来爆发。钱炜在业绩会上透露,目前公司专业级高端球拍月销量达10万支,球拍与拍线销量持续高增长,羽毛球业务已占公司整体收入的7%左右——这一原本的 “小众品类”,正逐渐成为李宁的 “优势赛道”。
而在当下火热的户外市场,李宁则选择 “曲线入场”。不同于安踏直接收购亚玛芬(含始祖鸟、萨洛蒙)的激进策略,李宁通过家族关联资本布局:2023 年,私募基金莱恩资本(李宁为旗下基金有限合伙人)从亚瑟士公司(ASICS Corporation)手中全资收购瑞典户外品牌火柴棍(HaglöfsAB);2024年6月,李宁及其兄长李进控股的非凡领越,与莱恩资本成立合资公司,拿下 Haglöfs大中华区运营授权。目前,Haglöfs已在上海淮海路、北京国贸等顶流商圈布局门店,主打硬核户外属性,试图复制 “始祖鸟式” 的高端化路径。
除了外部看好户外品类,李宁财报显示,上半年其自有户外品类全渠道流水增速显著,鞋类产品表现突出。上半年李宁鞋类产品收入为82.31亿元,同比增长4.9%。在公司收入占比达到56%;服装产品收入为51.93亿元,同比增长3.4%;器材及配件13.93亿,同比+23.7%。
中国市场跑步运动热度持续攀升,带动户外领域鞋类品牌普遍迎来增长,户外鞋履品类已经有昂跑、萨洛蒙、HOKA等品牌布局。李宁最新财报称,李宁跑步品类过去三年复合增速超20%,全渠道专业跑鞋销量突破1400万双,鞋类产品表现更为亮眼。
但需注意的是,李宁自有户外品类去年才重新搭建,尚未成为独立增长极;而 Haglöfs 虽被视为纳入“李宁系”版图,但李宁方面明确表示 “不直接参与管理运营”,无法共享李宁的渠道与供应链资源。
作为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的两大巨头,李宁与安踏的竞争一直备受关注。从业绩数据来看,近年来,李宁与安踏的差距逐渐拉大。
2024年,安踏体育以708.26亿元的营收,首次超越耐克中国,成为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“新王”;而李宁2024年的营收为286.8亿元,仅为安踏体育的40%。
事实上,早在多年前,李宁的营收就曾超过安踏。2010年,李宁的营收为94.79亿元,安踏的营收为74.08亿元——这与当时的北京奥运热密不可分。2008年,李宁作为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主火炬手“飞天点燃奥运圣火”,让李宁集团市场影响力走向高点。
但此后,由于库存积压等问题,李宁陷入了长达数年的业绩下滑期,而安踏则通过收购国际品牌等策略实现了快速发展。
对于李宁而言,2025年-2028 年的新奥运周期,不管从李宁个人还是李宁集团来说,拿下奥运相关合作都有着战略意义。
今年5月,李宁正式成为中国奥委会体育服装合作伙伴,合作覆盖2026 年冬奥会、2026 年亚运会及 2028 年洛杉矶奥运会等顶级赛事。这一合作被外界视为李宁 “强化专业基因” 的关键一步——
上一轮奥运周期中,安踏正是借助奥运曝光实现品牌与技术的双重升级。而取代安踏成为中国奥委会赞助商,李宁正在酝酿着反击。
当然,挑战依然存在。李宁长期坚持 “单品牌、多品类、多渠道” 战略,虽能集中资源深耕主品牌,但也错失了多品牌覆盖不同价格带与人群的机会。安踏则通过收购 FILA 补全中高端潮流市场、收购始祖鸟抢占高端户外赛道,多品牌营收占比已超 50%,形成 “多点开花” 的增长格局。
目前,李宁已在线下门店加入奥运主题元素,并推出 “荣耀系列” 产品线,券商研报指出,此次合作或为李宁的国际化布局提供背书,助力其出海势能提升。
新奥运周期叠加户外红利,对于李宁而言,如何借助奥运IP与潜力品类激活增长,平衡 “专业属性” 与 “市场热度”,将是这场突围战中李宁致胜的关键。南宫ng28相信品牌力量
本文由:南宫28ng相信品牌提供